扫码快速下载App

Android&IOS
扫码后自动识别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高考专业 > 专业介绍

中外学者“把脉”我国“双一流”建设

2017-11-06 14:07 来源:格伦教育

显性指标可短期速成 隐性指标却需“慢功夫”

中外学者“把脉”我国“双一流”建设

我国高校“双一流”建设名单公布后,从何处着手启动成了不少高校管理者、学者共同思考的问题。日前在京举行的首届研究生教育国际会议上,来自中、美、英、日、韩等国教育领域的专家就相关话题进行了探讨。

“一流的研究生教育既是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重要表征,也是其建设的重要支撑。”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中科院院士方岱宁在会上表示,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还不够合理,培养质量还需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还不够强,今后需要在“软件”建设上下功夫。

“现在的建设重点,应该从硬件建设为主逐渐转向理念、师资培养等软件方面的建设。”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主任黄宝印说,“过去我们的高等教育着重考虑布局,现在我们把办学水平、办学质量放在首位。我们要把人才培养作为‘双一流’建设的核心任务,同时推动高质量科研与高质量人才培养良性互动。”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在各领域的整体排名上升很快。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发表的SCI(科学引文索引)论文总量位居世界第二,其中不乏高质量论文。

对此,黄宝印分析说:“发表论文等显性指标,可以短时间内通过重点建设很快实现。但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我国高校在文化传统、制度建设等一些隐性指标方面差距仍然不小,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不能忽视‘灵魂’的塑造。”

发达国家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经验,是此次研讨会上中国学者普遍关注的焦点。“我们通过大量研究发现,世界一流大学格外关注国际化。比如,在牛津大学,41%的本科生、68%的研究生是国际学生,48%的员工是国际员工。”英国牛津大学中国研究中心教授瑞恩说。

“对于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中国来说,高校学术论文发表、被引用数量这几年虽然都出现了惊人的增长,但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论文的引用率依然较低。”瑞恩说,“中国在推进‘双一流’建设时,可以重点培养学校里的研究文化。”她建议,中国高校今后应淡化对论文发表数量的考核,尝试建立起一种全视角的评价方法,着重培养师生的研究能力,改善高校开展研究的氛围和环境。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格伦教育”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格伦教育”,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购买高考报考卡 轻松填报全靠它

联系我们

客服中心
400-8032-868
周一至周日 8:00-23:00
在线沟通>>
扫码关注
  • 订阅号
  • 服务号
  • 微博
客服
电话
400-8032-868
QQ群
微信
扫码关注新学涯高考服务号
扫码关注新学涯高考订阅号
app下载
扫一扫下载新学涯高考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