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快速下载App

Android&IOS
扫码后自动识别

导语:为贯彻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切实提升中西部高校办学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和区域高等教育协调发展,使中西部一批高质量的普通本科高校的基础教学实验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师资队伍素质结构更加优化,学生学习、实践、就业和创新创业能力明显提升,学校办学特色逐步彰显,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增强,教育部组织实施了“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虽然该“工程”名字带有中西部字样,但其涵盖的地区多达24个,有“中西部100所”之称。

小211工程

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小211工程),是为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协调发展,并切实提升中西部高校办学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中西部一批本科高校的实力得到较大提升,计划重点支持建设中西部高校的发展建设。

“工程”从2012年开始,由发改委、教育部组织实施重点扶持一批有特色有实力的地区省部重点大学,是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央政府推动国家高等教育协调发展设立的又一次重大建设专项。“工程”以五年为一个周期,计划支持中西部为主的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00所地方高校,入选高校多数为实力较强的省属高校,大部分为省部共建高校、省属重点高校。

工程计划周期

工程目标

指导思想

核心要求

“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把“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坚持育人为本,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强本科教学基本办学条件和师资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摆在突出重要位置,就是要通过大力改善中西部高校的基础教学实验条件,引导高校紧密围绕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根本使命,把抓好教学作为学校最根本的工作,巩固本科教学基础地位,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走内涵提升的发展道路。这一要求,要始终贯穿于“工程”实施的全过程。

指导方针

总体思路:主要是加强中西部高校的基础办学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特别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服务于地方发展。

建设任务:主要是“强基础、重能力、提质量”,在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来加强中西部高校的建设。

实施方式:为了覆盖中西部更多的学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准备以五年为一个周期滚动实施。

实施范围:“十二五”时期国家发改委将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的普通本科高校。

学校选择:为了体现服务地方发展的方向,考虑优先支持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学科专业合理,优势突出,有明显的办学特色,重视潜心育人的地方高校。

工程定位

基本定位

“工程”的基本定位,确定为引导和推动高校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扭转重科研轻教学、重学科轻育人的现象。落脚点是面向广大本科学生,加强本科教学基本条件和实践教学环节,鼓励教师潜心育人,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实践、就业和创业能力,增强中西部高校服务地方发展能力。

核心理念

“工程”的一个核心理念是:围绕“提高质量、内涵发展”的要求,开展“工程”项目建设,使硬件建设服务于软件提升。基于这个核心理念要抓三个关键点:一要牢固确立“两个地位”,就是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和本科教学的基础地位。二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调整人才培养结构,大力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三要解决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强化一个环节,就是要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重点加强一项软件和一项硬件建设,软件就是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使师资队伍结构更加优化、整体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硬件就是要加强本科教学基本办学条件建设。

三个要义

“工程”的定位有三个要义:一是强调“基础”。在高素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四大职能中,人才培养是核心,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高等教育的本质要求和根本使命。本科在高教人才培养中又具有基础性地位。二是强调“基础能力”。本科人才培养综合能力,包含两部分,既有硬件部分能力,包括教学条件、设施等;也有软件部分能力,包括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管理制度、教师教学水平等。三是强调“建设”。硬件建设是一般理解的题中之义,关键是软件建设,要对加强教学工作、教学改革这些软件建设投入精力、投入时间、投入经费,要见成效,这个建设成效不是形的大楼,而是体现在教学、教改、教师上水平等方面。

主要任务

“工程”建设任务,以强化教学实践环节为切入点,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来加强中西部高校建设。硬件建设上,主要加强本科教学所需的基础教学实验室、专业教学实验室、综合实验训练中心、图书馆等基础办学设施和信息化建设,建设教学实验用房和配置必要设备。软件建设方面,主要包括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需要指出的是,硬件建设任务是为了加强和服务本科教学,因此项目选择要考虑尽可能扩大学生受益面。具体建设内容的遴选强调两点,一是重在填平补齐,不要贪大求洋,在指导高校遴选基建项目时,要把发展最急需、条件最薄弱、缺口最严重、制约最突出的方面优先纳入建设范围。按标准缺什么补什么,可以1—2个项目,不搞“锦上添花”的形象工程。二是要审核学校“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不支持学校规模继续扩张,要根据校园建设总体规划,实事求是确定建设内容和建设规模,不支持借机征地建设新校区,不支持行政办公用房、学术交流中心、博物馆等方面建设。

要从软硬件建设目标出发,把握两个方面的要求:一个方面是抓软件,围绕质量提高这个核心,加强内涵建设,重点是推改革,强师资。一要落实本科教学基础地位,学校领导精力、师资配备、资源配置、经费安排、绩效评价、工作考核等政策导向和举措,都要体现以学生为本、以教学为重心、以人才培养为重点。二要加强专业建设,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推进专业综合改革,突出专业特色,形成一批品牌专业。三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把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四要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建设优质实验课程,开发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着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实践、就业和创新创业能力。五要加强教学管理,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多元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六要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加强学校自我评估,完善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发布教学质量年度报告,主动、自觉地接受社会监督。七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完善引导教师静心教学、潜心育人的激励保障机制,健全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制度,并形成长效机制。八要建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九要加强实验教学团队建设,配齐配强实验室人员,加强教师和实验室人员培训,大力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另一个方面是抓硬件,夯实办学基础,改善教学条件。

主要强调五个方面:一是进一步强化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通过建设,学校要形成这样一种局面,领导重视人才培养,把主要心思用在人才培养工作上;教师热爱教育教学,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书育人工作中;学校保障教育教学,各种优质资源优先支持人才培养工作。二是进一步加快专业结构调整。专业设置要更加积极主动地适应国家特别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各地要抓住这次基础能力建设机遇,围绕国家、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特殊行业实际需要,加大专业结构调整力度。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因地因校制宜,通过工程建设,使专业人才培养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三是进一步推进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把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全过程。要构建更加适合学生发展的自主学习、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真正使学生学会学习;强化实践教学,确保各类专业实践教学必要的学分、学时和质量,配齐配强实验室人员,建设优质实践教学课程,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四是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要按照“强基础、重能力、提质量”的要求,以“填平补齐、量大面广”为原则,把本科教学实践中,发展最急需、条件最薄弱、缺口最严重、制约最突出的方面优先纳入建设范围,通过建设,使本科教学条件和广大本科生学习条件切实得到明显改善。五是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提高质量最重要的工作来抓。

建设意义

“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作为“十二五”教育发展的重大工程,开创了三个“前所未有”。第一,这是国家首次在高等教育领域专门面向中西部地区设立的重大建设专项,重视程度前所未有;第二,高校建设资金由国家和省级按比例分担、共同筹措,中央投资100亿元支持100所左右高校,如此大范围高强度的投入,力度前所未有;第三,预计“十二五”期间规划建设的高校数量占中西部同类型高校总数的近1/4,覆盖广度前所未有。三个“前所未有”来之不易,体现了国家的决心和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