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快速下载App

Android&IOS
扫码后自动识别

格伦高中学业规划系统,格伦高考网
您当前的位置:格伦教育 > 格伦高考 > 高考真题 > 2009年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语文(山东卷)

http://www.gelunjiaoyu.com 2013-12-16 15:23 来源:格伦高考网综合整理

试题14答案:

(一)

(1)以个人习惯类比人生,引发感悟,为下文作铺垫。

解析:要从位置的角度考虑其作用。处在开头,主要的作用一般是阐明中心,引出下文,为后文作铺垫。本文的题目是“记住回家的路”,家应该指的是自我,自己的心灵世界。路指的是自己心灵世界的路。所以开头写自己“随便走走”的习惯不是揭示中心,而是引出下文的人生,为后文作铺垫。

(2)1)被社会的诱惑和压力左右,在忙忙碌碌或漫无头绪中,忽视了自己的心灵世界,迷失了自我。

2)一个人拥有了自己的心灵世界,就会明确行动的方向,无论面对怎样的诱惑和压力都能保持清醒。

解析:1)本题是考查对重要句子的理解。答题区域在第二段。特别注意本段开头的两句:“生活在今日的世界,心灵的宁静颇不易得。这个世界既充满着机会,也充满着压力。”其实两句之间有个因果关系“由于这个世界充满着机会和压力,所以心灵的宁静不易得”。机会是诱惑,机会让人忙忙碌碌,压力会让人漫无目的。作者反对把自己完全交给机会和压力,因为那样会迷失自我。

2)本题是考查对重要句子的理解。答题区域在第三段。本段主旨是寻求心灵的宁静,因而“一个人有了坚实的自我”其实是一个有宁静心灵的人,而后面的“精神的坐标”指“精神有方向”,“无论走多远”其实是“无论怎样受外界的力量左右”,“找到回家的路”就是“回归自我”。组织一下文字即可得出答案。

(3)记住从社会回到自我的路(或“记住从外部生活回到内心生活的路”),在社会的纷争与喧嚣中确立自己的人生坐标,获得充实的生活和宁静的心灵。

解析:注意题干的要求。题干要求结合全文,那么全文都是答题区域。分析全文,全文主要讲了“回家的路”是什么,为什么要记住回家的路,如何记住回家的路,记住回家的路的作用。由第一段可知“回家的路”指回到自我的路。由第二段可知,由于生活在今日的世界,心灵的宁静不易得,所以才要记住回家的路。由第三段可知,只有寻求心灵的宁静才能记住回家的路。由第四段可知,只有记住了回家的路才会在社会的诱惑和纷争中获得生活的充实和心灵的宁静。将这四方面的问题整合起来可得出答案。

(4)世界无限广阔,诱惑永无止境。面对现实提供的一切可能性,我们不应闭塞与拒绝,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出去闯荡一番。与此同时,我们更应保持清醒,坚守自我,早些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位置。

解析:本题是考查对一个重要句子的理解及它的启示。分析这个句子,这是一个表转折关系的句群,表意重点在“但”以后。“但”前面是因果关系的复句,表意重点在“果”上,即“你不妨……保持着开放的心态”。“但”后面是条件关系的复句,表意重点在“果”上,即“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而两层意思后一层更重要一些。结合全文把意思表述清楚即可。


(二)

(1)1)对乡愁的理解;2)诗人的创作动因;3)诗歌的现状与发展;4)中文的纯洁度。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文章很明确地用序号标为四个部分,说明每一个部分代表一方面的问题,要围绕四个部分的内容概括。另外,在本篇访谈中,杨澜是采访者,余光中是被采访者。被采访者要回答采访者的问题,因而杨澜的采访问题往往是访谈涉及的问题。着重分析杨澜提出的问题,结合余光中的回答概括则可。

(2)1)余光中认为乡愁并不完全由地理造成,它是历史的乡愁,文化的乡愁,可以升华为民族的感情寄托。

2)这样更有悬念,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解析:分析题干要求可知,本题答题区域在第一部分。

1)主要分析第二段余光中的回答。余光中的回答有三个层次:前两句话是第一个层次,引出自己是乡愁诗人。中间两句是第二个层次,说出自己对乡愁的理解。后面是第三个层次,说出乡愁的融合寄托作用。因而该问题主要集中在第二个层次。前一句主要表达:乡愁可以升华或普遍化为整个民族的感情寄托。后一句主要表达:乡愁不仅仅是地理的,它也是历史的乡愁,文化的乡愁。将两个意思整合表达出来即可。

2)这个问题主要从“差这两个字”在表达上所造成的效果以及“差这两个字”时对读者的作用两个方面回答。

(3)1)文学创作的动力源于作家内心世界的冲突和体验,这正是作家能够创作出优秀作品的根本原因。2)心安理得、内心过于平静的人,不会产生强烈的创作愿望,也就创作不出优秀的作品。

解析:本题是对重要句子的理解,分析该句子是关键。该句是转折关系的复句,“而”前是一层,“而”后是一层,故该句子有两层意思。前一层讲的是作家内心失衡(也就是作家内心世界冲突)是创作优秀作品的原因。后一层是心安理得,内心平静,缪斯(艺术女神)就不照顾他们,也就是说艺术创作上就不会成功。

(4)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语言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而对语言的发展不能听之任之,需要加以必要的规范。在当今社会背景下,中文既要不断丰富和发展,更要保持其特色和纯洁度。

解析:首先要审读清楚题干要求,要求必须联系中文纯洁度的问题。其次理解好“语言就像河流”这个比喻。河流不能被阻碍,也就是语言不能随社会发展而不发展。河岸是对河流限制的,在此喻指对语言也要加以限制和规范,不能任其发展。对这些比喻和要求加以整合,表述完整合理则可。

试题15答案:

解析:今年的山东卷作文,是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的结合,体现了不在审题立意上过度难为考生的命题宗旨。材料既是一种限制,也是对考生思路的提示。

“见证是一种经历,也是人生、社会记忆的凝聚。在生命历程中,我们见证了人生的悲喜、社会的变迁;在历史长河中,许多人或事物又成为历史的见证。”这段材料提示我们可以从写现实人生和写社会变迁的角度切入,也可以从历史中人或物的角度切入。也就是说,既可关注现实,又可回顾历史。但一定要写清见证了什么,开口要小,越具体越好。比如可以从文学作品人物入手见证国家社会和人们思想意识的变化。可以选取五十年代《梁生宝卖稻种》、七十年代《陈焕生上城》、新时期《喜耕田的故事》,选取这三个时期的农民梁生宝、陈焕生、喜耕田来见证社会发展。这个题目还有一个命题思路是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关注国计民生。2008年、2009年我们国家发生了许多或悲或喜的大事,这些事不同程度地都成了历史见证。例如抗震救灾见证了我们国家的凝聚力,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见证了我们国力的日渐强盛,金融危机见证了我们综合国力的强大和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我们这一批学子见证了山东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回归等。总之,从社会热点角度可写的东西应该有很多,但一定要统一在一个主题之下。

从写人生来说,可以找一个具体的物件见证我们的成长。可以参考古诗词当中的明月、杨柳、芍药等见证某朝代由盛及衰的手法,写“明月见证我成长”等。从历史的角度来说,我们接触过的文化名人,英雄人物,大的历史事件都可看做某段历史或某种精神成长的见证,应该也能写出好文章。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格伦教育”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格伦教育”,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客服中心
400-8032-868
周一至周日 8:00-23:00
在线沟通>>
扫码关注
  • 订阅号
  • 服务号
  • 微博
客服
电话
400-8032-868
QQ群
微信
扫码关注新学涯高考服务号
扫码关注新学涯高考订阅号
app下载
扫一扫下载新学涯高考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