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快速下载App

Android&IOS
扫码后自动识别

高考话题作文立意技巧

2013-12-16 16:22 来源:格伦教育

五、对比立意

考试大纲要求:“构思新巧。”我们怎样才能使构思达到 “新”而“巧”呢?我们不防采取一定的措施来达到,而对比,又是能够展示我们运用各种手段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而且,我们都知道,任何事物都是通过对比来鉴别其优劣好坏的。通过对比,我们能够透过事物的现象,更深入地挖拙出事物的本质性的东西。这一点,也是考试大纲所要求的。同时,运用对比手法,也使我们作文的材料更加丰富多彩了,就不至于文思枯竭,江郎才尽了。

为了更好地帮助我们运用这种手法,我们还有必要搞清楚对比的一般类型。主要有:两个事物的对比,两类事物的对比,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的对比,同一事物前后的对比。我们都知道,思维有其多向性。我们就可以利用这点来进行对比思维。在作文的立意中,就可以运用对比思维来进行对比立意。

根据周仁旺对鲁迅的小说《一件小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许多启示。

1.正入正比法。指是的从正面取事例,从正面入比,让正面的事例与反面的事例形成常规性的明显的对照。

如《一件小事》中,把“我”与“车夫”对“老女人”的不同态度的对比,以突出“小事”的主人公“车夫”的伟大人格和可贵精神。作者通过“我”和“车夫”对“老女人”的不同态度,在鲜明对比中,突出了车夫的高大,“我”的渺小。“我这时突然感到一种异样的感觉,觉得他满身灰尘的后影,刹时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而且他对于我,渐渐地又几乎变成了一种威压,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这里,作者让车夫和“我”,形成对比,作比的方法是按照人们常规性思维来进行的,让二者形成自然的对比,“高大”就是高大,“渺小”就是渺小,“高大”与“渺小”之间,在对比中更加显得突出。这种对比,就方法来说,虽然一般化,但由于作者在小说中用得好,所以能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

又比如,这篇小说中,旧“我”与新“我”的对比,以突出“小事”对“我”的重大影响,也是采用的正入正比法。对比中,使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虽然有其劣根性,但在工人阶级的影响和教育下,是可以转变的,其劣根性也是可以改掉的。

2.正入反比法。就是从正面(实际是反面)取事例,从反面入比,让正面实际是反面的事例,与反面(实际是正面)的事例,形成鲜明的对照。这种对比,要求人们违反常规性的思维习惯,让貌似正面的事例与貌似反面的事例,在对比中形成反衬,从人们思维的逆向,在对比物与被对比物中,寻求各自相反的思维结果。

如《一件小事》的“大事”和“小事”的对比,以突出小事的意义的重大。作者对封建军阀宣传的“所谓国家大事”作了辛辣的讽刺,而对当时为一般人所忽视的反映工人阶级崇高品质的“小事”,则作了充分的肯定。作者让正面(实际是反面)的“国家大事”,与反面(实际是正面)的“一件小事”,进行对比,结果不但不是象一般的思维习惯那样肯定“大事”,否定“小事”,而不是“小事”。这样逆向性思维的对比(求异思维的一种对比),不但能有力地突出小说的主题,而且于对比中见含蓄,寓讽刺,使人耳目一新,产生了非常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又比如,这篇小说中,“子日诗云”与“小事”对比,以突出“小事”影响的深远,恰到好处地表现了“我”对封建旧文化的尖锐批判,对工人阶段的热情赞颂。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格伦教育”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格伦教育”,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购买高考报考卡 轻松填报全靠它

联系我们

客服中心
400-8032-868
周一至周日 8:00-23:00
在线沟通>>
扫码关注
  • 订阅号
  • 服务号
  • 微博
客服
电话
400-8032-868
QQ群
微信
扫码关注新学涯高考服务号
扫码关注新学涯高考订阅号
app下载
扫一扫下载新学涯高考APP
返回顶部